咨询热线
总经理: Life
电 话:0755-22250819
邮 箱:smart@cnszsl.com
海运部:刘少娜
电 话:0755-22250829
邮 箱:smart@cnszsl.com
空运部:刘小姐
电 话:0755-22250809
邮 箱:smart@cnszsl.com
时间:2025-01-07来源:华体汇app苹果
另一种说法是,小孩连汉语都没琢磨透呢就学英语,语言系统会一整个大混乱,就像猴子掰苞谷,学一个、忘一个。
如果学英语真能导致语言系统混论,那么多的双语甚至多语家庭的孩子讲话沟通岂不是都乱了套了?
认为太早接触第二语言会导致语言系统混乱的人们貌似掌握一些“证据”,比如“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相比,掌握的汉语词汇量更少”“孩子总在中文句子里夹杂英文单词,讲起来不伦不类的”。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双语儿童(A),能掌握50个汉语单词和50个英语单词,一个单语儿童(B),能掌握90个汉语单词,那么只比较汉语词汇量,A肯定是比不过B的,用中文沟通的能力相对也不太好。但如果把双语的词汇量整合起来并去除掉同义词做对比,这种差异就很小了,甚至A比B掌握更多的词汇量。而且研究还发现,随年纪慢慢的变大,A和B的汉语词汇量差异会慢慢的小。
中英文混着说这种行为也很好理解,学术一点的名称是“代码混合”,而代码混合是双语发展的正常部分。原因一可能是周围大人经常这种样子说话,孩子只是照葫芦画瓢去模仿,也有一定的可能是孩子的词汇量有限,讲汉语时如果脑袋里突然检索不到要用的那个汉语单词,而正好想起了意思一样的对应的英语单词,就会导致讲着讲着突然蹦出来一个洋文,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成年人中也很常见。
一项研究专门探讨了幼儿时期学习英语对孩子上小学后的英语、汉语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和未接受过幼儿英语教育的儿童相比,具有幼儿英语学习经验的学生中文以及英语考试的成绩表现明显更好。而且,早期接触英语有助于孩子未来保持高水平的英语学习动力。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也提到,如果你家的成员讲两种语言,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孩子会被两种语言扰乱。在儿童的正常语言发育阶段,他可能更熟悉其中一种语言,有时可能将两种语言的词语混在一起讲。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会明白这两种语言的不同,并将它们区分开,还能够用两种语言顺利地交流。
你可能听说过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即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学习外语的难度倍增。
有些研究认为关键期是6、7岁之前,麻省理工的一项研究认为关键期可以保留至17、18岁,10岁之前学习第二语言,更容易达到母语或接近母语的水平。
撇开关键期年龄段的分歧不谈,能确定的是,随年纪的增长,人类语言学习能力会逐渐下降,越早开始就越容易熟练掌握。
Patricia Kuhl 教授在 TED 演讲中,用曲线图展示第二语言学习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研究发现,婴幼儿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天选之子”,即便他们当下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但能从语言的节奏、语调、发音方式、甚至讲话人的面部表情上区分不同的语言。当孩子慢慢的变大时,这种敏感性会逐渐降低,学习第二语言也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母语的负迁移”,也就是讲中式英语。
当然,这并非是说年龄大的孩子学习外语就无望了,仅仅是一定要做好付出更多努力面对挑战的准备。年龄并不是影响学习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学习——正式、系统地学习语言,比如在课堂上孩子拿着教材,老师在上面讲课,孩子在下面记笔记,这周讲语法、下周学单词,这周练听力、下周练写作。学习“Apple”这个词:依次解释释义、发音、音标、拼写,要求孩子牢记并隔天听写
习得——没固定的老师、学生的角色分配,潜移默化、自然而然这知识就进脑子了,比如我们不用刻意学习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自然的语言环境才是老师。习得“Apple”这个词:拿一个苹果问孩子“宝宝要不要Apple呀”
双语家庭的孩子,好像不用费力就能轻松掌握两个“母语”,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几个学习关键点:
1、语言能力通过习得获得2、开始的时间早,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磨耳朵3、日常生活中大量且频繁的英语互动
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英语,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我们没双语的基础条件,但可以尽量营造双语环境。
营造语言环境很重要,会讲英语的家长,不妨将英语运用到生活当中,鼓励引导孩子用英语沟通互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家里举办英语角,比如周六一整天在家里只能用英语沟通。
不会讲英语的家长,能够最终靠动画片、AI互动来代替(注意屏幕时间),在家放英语儿歌、英语故事广播、美剧来磨耳朵,也可以找外教、报个浸入式的英语互动班(老师会在英语环境下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孩子也更加容易找到同龄小语伴)。
孩子接受义务教务英语课时,更多是为了试卷上的得分能好看点儿,而当学习建立在社交互动基础上时,英语不是得分工具,而是沟通桥梁,后者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
买再贵的书本教材都不如找一个外国人来当语伴,这话虽夸张但确实不假,想让孩子掌握好英语,只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建立互动需求、学以致用,让孩子有“输出”的空间。